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從8個方面部署了22項任務:
增強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加強重點領域支持;開展涉企收費常態化治理。
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質效: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持續優化金融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匯率避險成本。
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政務服務,規范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
緩解企業人工成本壓力:繼續階段性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延續實施部分穩崗政策;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降低企業用地原材料成本: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加強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
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完善現代物流體系,調整優化運輸結構,繼續執行公路通行費相關政策。
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
激勵企業內部挖潛:引導企業加強全過程成本控制和精細化管理;支持企業轉型升級降本。
附件: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306/t20230613_1357541.html
2、自然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
一、加快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嚴格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和“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加快地方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批。
二、優化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要求:縮小用地預審范圍;簡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審查;重大項目可申請先行用地;分期分段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重大建設項目直接相關的改路改溝改渠和安置用地與主體工程同步報批;明確鐵路“四電”工程用地報批要求;明確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范圍;重大建設項目在一定期限內可以承諾方式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規范調整用地審批;因初步設計變更引起新增用地可補充報批。
三、落實節約集約用地要求,完善自然資源資產供應制度:支持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做好項目用地節地評價、優化產業用地供應方式、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劃撥供地程序、探索各門類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優化地下空間使用權配置政策、推動存量土地盤活利用。
四、優化項目用海用島審批程序。符合要求的“未批已填”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可先行開展前期工作、進一步簡化落地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要求、項目用海與填海項目竣工海域使用驗收一并審查、先行開展項目用海用島論證材料技術審查、開展集中連片開發區域整體海域使用論證、優化海底電纜管道路由調查勘測、鋪設施工和項目用海審查程序、優化臨時海域使用審批程序、優化報國務院審批用海用島項目申請審批程序。
附件:https://m.mnr.gov.cn/gk/tzgg/202306/t20230614_2791424.html
5月31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公路公共基礎設施養護支出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交辦財審〔2023〕15號)(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的發布是確保《公路法》《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解釋第 4號》((財會〔2021〕33號))及公路養護工程管理有關規定等重要舉措的有效落實,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公路公共基礎設施養護支出管理,切實有效推進公路公共基礎設施養護和國有資產管理。
《通知》明確規定了公路公共基礎設施養護支出劃分方法:
一、養護工程支出
1.預防、修復、專項養護工程屬于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長公路使用年限而發生的大型維修改造的支出,應當予以資本化。
2.應急養護工程實施內容與修復、預防養護及專項養護工程相同的支出,應當予以資本化,其余支出應當予以費用化。
二、日常養護支出
為維護正常使用而發生的日常維修養護支出,應當予以費用化。
三、養護設備支出
養護工程和日常養護采購的養護設備計入相關設備的成本,不計入公路公共基礎設施成本。
附件: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cwsjs/202305/t20230531_3837620.html
4、天津市人民政府:十項行動·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方案
6月14日,天津市政府舉行“十項行動·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建委、河西區的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行動方案的有關情況。
四個增強,四個全面提升: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全面提升城市產業品質;增強城市軟實力,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品質;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增強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品質。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市現代化大都市的城市風貌:發揮規劃引領,塑造津城整體風貌;突出重點區域,加強天際線管控;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城市空間體驗;以項目為抓手,提升城市風貌和宜居水平。
中心城區城市更新提升工作:細化中心城區更新提升工作任務,推動有序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做好中心城區城市體檢;以項目為抓手,服務中心城區更新提升實施,目前,全市審定城市更新項目達到16個,總投資1473億元;堅持改革創新,探索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路徑。
附件: https://www.tj.gov.cn/sy/xwfbh/xwfbh_210907/202306/t20230616_6278528.html
5、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7年)(津政發〔2023〕12號)
6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天津市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7年)》(津政發〔2023〕12號)(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00億元,國內外旅游人數達到3億人次,國內國際旅游花費超過4800億元。到202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22年翻一番,國內外旅游人數達到3.2億人次,國內國際旅游花費超過5000億元。方案共提出六個方面24項重點任務:
打造國際知名消費目的地,增強海河消費功能,建立北方親海消費新坐標,擦亮“洋樓”歷史文化名片,發揮天津港“硬核”優勢,打造山野名勝消費區;
打造國際知名地標商圈,優化商圈布局規劃,建設國際消費地標商圈,打造現象級“城市名片”,做強津派活力商圈,提升區域和社區商圈;
打造國際化消費品牌,壯大升級消費產品品牌,打造“夜津城”場景品牌,做強“津味”美食品牌,培育周末旅游項目品牌;
打造國際化消費場景,加快商旅文體深度融合,發展智能數字消費,促進綠色健康消費;
打造國際化會展賽事,強化國際營銷,建設會展之都,舉辦頂級賽事和演藝活;
打造國際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觸達便利度,提升消費配套舒適度,營造放心舒心消費氛圍,健全完善監管體系。
附件: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306/t20230609_6272593.html
6、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23〕15號)
5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天津市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23〕15號)。(以下簡稱《通知》)。試點任務包括:
一、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推進規劃編制,完善規劃許可管理制度,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
二、明確和規范入市規則,開展入市土地摸底調查,完善入市土地經營性用途管理辦法,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方式,規范入市流程,規范入市合同管理;
三、建立開發利用監管機制,建立入市監管制度,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索入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政策,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四、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制定土地增值收益管理辦法,完善農民集體土地收益分配機制;
五、制定入市與成片開發土地征收之間的協同機制,探索入市保障項目用地制度,探索入市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協同推進改革形成合力;
六、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權能,創新入市土地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
七、尊重農民入市主體地位,明確入市主體,健全民主決策機制。
附件: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305/t20230531_6256992.html
7、天津市發改委:關于印發天津市推動冷鏈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津發改服務〔2023〕168號)
6月15日,天津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天津市推動冷鏈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津發改服務〔2023〕168號)。(以下簡稱《通知》)
工作方案包括總體要求、工作目標、產業布局、重點任務和支持政策五大部分,其中:
產業布局方面:重點打造“兩基地、三樞紐、多節點”的冷鏈產業發展布局。建設濱海新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多節點集配中心。
重點任務方面:做強畜產品冷鏈;做特果蔬冷鏈;做優水產品冷鏈;做精乳品冷鏈;做大速凍食品冷鏈;做專醫藥產品冷鏈;做長精深加工鏈;做深產業融合鏈。
支持政策方面:鞏固海空兩港冷鏈優勢,鼓勵開通國際集裝箱航線,鼓勵發展外貿集裝箱運輸,鼓勵強化集裝箱環渤海內支線,做大做強航空口岸冷鏈業務;支持冷鏈設施建設,推動設備升級改造,高標準新建冷鏈設施;發展冷鏈精深加工,鼓勵冷鏈加工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小微冷鏈加工企業發展;做大做強冷鏈貿易,支持凍品貿易發展,鼓勵網絡貨運平臺企業發展冷鏈業務;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支持冷鏈企業上市;促進車輛通行便利化,合理布局城市冷藏車停靠裝卸點,實施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加強產學研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
附件: https://fzgg.tj.gov.cn/zwgk_47325/zcfg_47338/zcwjx/fgwj/202306/t20230615_6277185.html